餐桌礼仪:侍酒师为你倒样酒时你该做些什么?
在法学的百花园中,法理学具有基础和先导地位,法理学的发展代表着中国法学的水平。
如果中国法理学提炼的核心理念能够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中国法治的力量就是无穷的。这一阶段,总体上是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有力推动下进行的理论突围和学科重构,法理学的研究重点与社会的理论热点遥相呼应。
一刻也不脱离法治实践,不断地反哺实践,是中国法理学的价值所在。(53)中国的法治道路,既不能像日本、新加坡、韩国及非洲一些国家那样被其他国家所强加,并由国家自上而下推行而形成,也不会像欧美两大法系国家那样,要经历漫长时间让其内部演进而自然生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1)堪称世界法治奇迹。二是持续不断地推进符合法治规律的司法体制改革。判断法律是恶法还是善法,需要法理学界形成共同的关于法的价值观。
这是法理学从中国的田野出发,探索使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走向统一的一种努力,也是法理学界对中国法学本土化路径的新开拓。研讨会上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一是人治与法治水火不容,要法治必然排斥人治,但这只是当时少数先知先觉法学家的观点。严格司法是对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司法公正进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立案难、诉讼难和执行难的具体抓手。
进一步理顺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之间的职责划分,进一步规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之间的关系,对保证公正司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审判为中心能杜绝法庭调查虚化的现象,更加有利于证人的作证、质证,同时能改变侦查结论对于裁判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现象,使法庭审理更具实质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格排除非法证据,事关依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从实体上来说,公正司法就是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要严格根据证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从而实现公平正义,其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
[18]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人民群众的感受,这种感受来自于人民群众自身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应有的保护,诉求是否真正实现。公正司法这一理念贯彻于整个司法活动的始终,它要求司法人员在侦查、起诉、审判、执行这一系列的司法活动中始终坚持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
只有认定事实符合客观真相,法律才能得以准确适用。[20]在改革不断攻坚克难的形势下,我国司法工作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司法活动若不尊重程序,那么司法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便无从谈起。进入 高一飞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习近平 依法治国 公正司法 司法公信力 。
因此,准确的事实是实体公正的必备要素,司法机关必须做到以事实为依据,维护实体公正。对冤错案件首先深刻反省自己,倒查追究批捕、起诉环节把关不严责任,吸取沉痛教训。程序公正作为直观的公正,是现代司法的必然要求,是公正司法的前提,也是保障司法权威性的基础。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老百姓监督司法权力。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依法治国决定》)指出,要推进严格司法。
2018年3月9日,曹建明检察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以来,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监督员共监督案件9241件。第一,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15]这就要求每一个司法案件从程序和实体上都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依靠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公正审判来逐步提升司法公信力,维护司法权威。我们做纠错的工作,就是亡羊补牢的工作。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造成司法腐败的原因时提到,影响我国司法公正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合理有关,并强调要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6]将人民群众的常识、常情和常理融入案件审理过程中可以减少法律的生硬,既能实现精英智慧与群众智慧的结合,又能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1]公正司法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这不仅是法律自身的要求,更是依法治国的要求。第一,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
在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司法行为的工作对象包括各类案件中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第二,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6]从实体公正的角度出发,如果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那么贯彻疑罪从无便是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明冤白谤,是人间第一天理。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从社会选任具有代表性的人士对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人员要刚正不阿,勇于担当,敢于依法排除来自司法机关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坚守公正司法的底线。
参考文献: [1][2][5][7][15][18][27][30]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3][10][14][22]习近平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说明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8/c_1113015372_3.htm,2014-10-28. [4]央视网记者.习近平谈冤假错案:做纠错的工作就是为了弥补伤害[EB/OL].http://news.cctv.com/2017/08/24/ARTIHGEcDzAFEktkWvpzaYg8170824.sht⁃ml,2017-08-24. [6]沈德咏.论疑罪从无[J].中国法学,2013(05). [8][16][23][2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9][17][19][22]习近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1][12]习近平.拓展改革督察工作广度深度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效[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 04/18/c_1120832754.htm,2017-04-18. [13]龙宗智.影响司法公正及司法公信力的现实因素及其对策[J].当代法学,2015(03):4. [20]坚定不移推进司法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的重要指示引起热烈反响(2017年7月11日),新华网,[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 07/11/c_1121302631.htm. [24]习近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7]记者.习近平给改革划了三条硬杠杠[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5/0228/c64094-26611606.html,2015-02-27. [28]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4/18/content_5186936.htm,2017-04-18. [29]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5/05/content_2857332.htm,2015-05-05. ※基金项目:2017年度司法部重点课题优化司法机关职权配置研究(17SFB1006)、2017年度重庆市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重大委托项目习近平司法思想研究、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看守所法立法研究(18BFX078)的阶段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只有科学、合理的司法职权配置才能明晰司法机关的权力和义务,各司其职,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
作者简介:高一飞,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司法制度。今天,公正司法仍是全面依法治国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第一,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也再次强调这一要求,重申了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对于人权保障的重要作用。执法司法是否具有公信力,主要看两点,一是公正不公正,二是廉洁不廉洁。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在无法证明客观真实的情况下,要充分贯彻疑罪从无原则。[3]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其核心是准。
我们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公正司法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正不断推进,司法体制发生了可喜的变革。
有的滥用强制措施,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在实践中,司法人员遇到有罪证据未达到确实充分标准的疑难案件时,往往会犹豫不决继而作出有罪判决。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